教育评说之窗教育评说之窗教育评说之窗

解决学训矛盾关键在于科学训练——专访首都体育学院校长钟秉枢


 钟秉枢告诉记者,他在对国外高校运动队的考察调研中发现,多个国家对学生的运动时长提出了要求,比如规定运动队每周训练时间不得超过20小时。

  新华社北京9月9日电(记者韦骅、王镜宇)今年4月,中央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

  首都体育学院校长钟秉枢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此次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该文件,说明与以往相比,开始有更高的层面关注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但是体教融合的一些原有矛盾并没有因为关注度更高、参与面更广而发生转移。在高水平运动员培养的过程中,学生的学训矛盾依然突出,这其中既有制度方面的因素,也有认知方面的问题。

  钟秉枢表示,作为“学”与“训”的两面,文化学习和运动训练都需要时间,二者的矛盾普遍存在,但在中学和大学,又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在中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特别大,以至于几乎没有训练时间。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文化课学习负担大大减轻,相反训练时间则会成倍增加。

  “大部分学生在中学时代的学习负担很重,导致他们在运动训练方面欠下来很多账,”钟秉枢认为如果到了大学之后再去提高运动能力,在有些项目上的可能性就很低了。“这个人或许已经定型了,即便没有定型,要全面改善他的身体素质,包括心肺功能、呼吸功能,难度都非常高,那么这个时候他的训练时长和训练量就会有大幅度上升。”

  钟秉枢说,这种训练和学习不平衡的关系应该在中学时就加以处理,而非到大学才着手解决。而解决这一问题,一是要减轻中学生的学业负担,二是精简中学和大学的训练时间。

  “中学要解决的就是现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所呼吁的减轻学业负担,学业负担不解决,腾不出时间来让孩子们进行更多的锻炼,这个事就很难办。好在教育部门近来出台了各种文件,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这就使得未来包括初中、高中学生参与运动的时间和机会在增加,这是一个从中学开始解决的。”

  如何精简训练时间?钟秉枢说,专业运动队几乎是全天训练或者一天几练,每天八个小时很正常。然后一周几乎七练,稍微好一点的也是一周六练。“如果这种情况延续到中学和高校,那么学生只能对学业说拜拜,实际上这就要求我们大幅压缩训练时间,提高训练质量。”

  钟秉枢告诉记者,他在对国外高校运动队的考察调研中发现,多个国家对学生的运动时长提出了要求,比如规定运动队每周训练时间不得超过20小时。

  “而我们现在是没有,我们目前只对业余体校提的是每周不得少于多少的文化课时长,但没有说训练时间不得高于多少。教育部提出了中小学的学业负担不得超过多少,那么反过来同样亦需要提出运动训练的时间不得高于多少。这样的话才能给所有的运动队和高校创造一个公平的竞赛环境,大家都在相同的时间内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而不是单纯地靠增加训练负担。”钟秉枢说。

  把上述要求真正落实到工作之中,才有可能解决学训的矛盾,而落实好的关键,就是科学训练。要做到科学训练,首先第一条就是优秀教练的到位。

  “科学训练倒过来,又要求我们高校教练员水平的继续提升,这就跟我们文化课教育是一样,比方说减少学生课外作业的时间,可能一些老师就不知道怎么在有效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所以我们在训练中首先要提升教练员的执教水平,这个是必须要进行的。”钟秉枢说。

  如果说优秀教练员是实现科学训练的微观层面,那么宏观层面来看,就要求国家做好宏观布局和顶层设计,搭建完整的训练体系。

  钟秉枢说:“随着训练手段的不断进步,每支运动队都应该拥有复合型的教练团队。除了负责专业技术的教练,还应该配备心理、科研、数据、饮食等各方面的辅助人员。”

  钟秉枢表示,之所以要宏观布局,是因为以目前的条件,每所高校都不单独具备这个力量,即便是像清华、北大这样在高水平运动队方面做得最出色的高校,也没有这样的条件。但是如果说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要承担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任务,那么就得做这件事。

  “国家整个的布局、高校的布局、什么项目布局到哪些学校,这样的话,原有国家体育系统的科研力量,训练基地可以更好地和这些高校结合,进行有机匹配。”

  钟秉枢还谈到,从意识的层面,外界的观念也应该有所改变,对高校运动员普通看待,但又区别对待。

  在采访中,钟秉枢点出了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目前存在的问题。他指出,高水平运动队的学生进入高校校门后往往会被当成“另类”:学校对他们的学业关心不够,考试也不严格,造成的后果就是这批学生毕业后,社会也把他们看成“另类”,他拿到了专业的文凭,却不敢找相应的工作。

  “实际上这种做法对我们高校运动队建设是一个极大的伤害。学生就在这儿训练,然后参加一般的比赛,拿到大学的文凭,结果不敢拿它找专业的工作,回头还得到体育行业、部门去找,可他本来学的也许是管理学、新闻学、语言学,所以这就造成人才的极大浪费,同时也使得外界对他们产生一种负面的认识。到最后,有些人就把进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当成了进大学的一个跳板,来了以后也不好好训练,同时觉得自己也不可能练出高水平。”

  钟秉枢强调,高校必须认识到这个问题,把他们当作普通学生,按照相同的标准严格管理。但同时他们又相对特殊,毕竟担负着训练任务,这就要求校方在教学模式上另辟蹊径。

  “实际上国外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经验,我们几年前曾经调查了十个国家,他们在运动员的培养上和其他学生的要求是一样的,但培养方式是可以多样化的。比如小班上课、远程教育,选择最优秀的老师对他们进行指导,把他们考试、教学的形式进行一种变化。从这个角度看,显然我们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做得还不够,还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对这些学生进行辅导。”

  钟秉枢表示,国外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都是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研究和管理, 这样的话才能保证他们既出运动成绩,又能成为高校合格的毕业生,所以这个也是我们高校在认识上需要真正落实和解决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教育评说之窗 » 解决学训矛盾关键在于科学训练——专访首都体育学院校长钟秉枢